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如何安排实习的?
来源:四川职高信息网 时间:2025-05-16 16:29
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实习安排上形成了一套科学、系统且贴合行业需求的模式,通过校企协同、全流程管理和个性化指导,确保学生实习质量与职业能力提升,具体安排如下:
一、实习规划体系
(一)目标与阶段划分
- 目标导向:以行业岗位能力标准为核心,将实习分为认知实习、跟岗实习、顶岗实习三个阶段,形成“基础认知—技能实践—职业融入”的递进式培养路径。
-
阶段任务
- 认知实习(大一):组织学生参观交通建设工地、汽车4S店、物流园区等,了解行业生态和岗位分工,例如在道路桥梁项目部参观时,学生可直观认识施工流程、设备操作及安全规范。
- 跟岗实习(大二):安排学生进入合作企业,在技术骨干指导下参与基础工作,如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协助完成车辆保养、故障排查等任务,强化技能操作能力。
- 顶岗实习(大三):学生独立承担岗位核心工作,例如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负责仓储调度、运输路线规划等,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。
(二)校企协同机制
- 共建实习基地:与四川路桥、京东物流等300余家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,覆盖道路桥梁、汽车工程、物流管理等领域,确保实习岗位与专业高度匹配。
- 联合制定方案:企业深度参与实习计划制定,例如与中铁二局合作修订道路桥梁专业实习方案,将BIM技术应用、智慧工地管理等前沿内容纳入教学模块。
二、实习过程管理
(一)动态监管体系
- 双导师制:企业导师负责技能指导,校内导师负责理论衔接。例如在汽车检测实习中,企业导师示范故障诊断流程,校内导师同步讲解电路原理。
- 信息化管理:通过“实习管理平台”实现签到打卡、周报提交、在线考核等功能,实时监控学生实习状态。平台数据显示,2023年学生周报提交及时率达98.5%。
(二)安全与保障
- 岗前培训:实习前开展安全教育、劳动法规培训,例如在建筑工地实习前,学生需通过安全操作规程考试。
- 保险覆盖:为全体实习生购买实习责任险,2023年累计赔付案例12起,保障学生权益。
三、实习质量保障
(一)考核评价体系
- 多维度考核:从实习态度(20%)、技能掌握(40%)、项目成果(30%)、企业评价(10%)四方面综合评定,例如顶岗实习中,学生需提交项目报告并答辩。
- 结果应用:实习成绩占毕业总评30%,未达标者需补修,2023年补修率仅为1.2%。
(二)反馈改进机制
- 三方座谈会:定期召开学生、企业、学校三方座谈会,收集改进建议。例如2023年根据企业反馈,物流专业新增“冷链物流”实习模块。
- 动态调整机制:根据行业技术变革更新实习内容,如汽车专业引入新能源汽车维修模块,2023年相关课程占比提升至40%。
四、实习成果与特色
(一)就业转化效果
- 高留用率:近三年实习学生留用率达65%,例如四川路桥订单班学生留用率超80%。
- 薪资优势:实习后就业学生平均起薪高于同类院校15%,2023届道路桥梁专业学生平均月薪达6200元。
(二)特色案例
- “项目制”实习:在工程造价专业推行“真实项目承包制”,学生团队完成小型项目预算编制,优秀方案被企业采纳。
- “双创”融合:将实习与创新创业结合,如物流专业学生在京东实习期间提出“智能分拣优化方案”,获企业创新奖。
五、挑战与改进方向
(一)现存问题
- 岗位适配度差异:部分新兴专业(如智能交通)企业岗位供给不足。
- 区域分布不均:70%实习岗位集中在成都,川内其他地区资源有限。
(二)优化措施
- 拓展实习资源: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企业深化合作,2024年新增重庆企业合作单位20家。
- 开发虚拟仿真项目:针对实训条件受限的专业,开发VR施工模拟、汽车故障诊断仿真系统。
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“目标分层、校企共管、过程严控、结果应用”的实习管理体系,实现了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,其经验为同类院校提供了“产教深度融合、实习就业联动”的实践范本。